#台東縣東海國小_曾琪_老師
#身為家長都擔心
#是否漏了什麼沒學到
最近在學校一直在依據 108 課綱,做 12 年國教的校本課程,對於三面九向的圖,很熟悉卻也感到陌生。蔡校長一開始秀出投影片並說,這比較像是某宗教的教條圖示,讓大家都笑了出來,確實,每次看到這圓圓的圖案,讓我的眼睛也變得像丸尾一樣,轉了很多圈的暈眩啊!
蔡校長開示:教孩子成為終身的學習者。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能夠不斷的自主學習,是爸媽最希望看到的最佳狀態,但如何不打壞學習的胃口,卻又是一門很大的學問。
坊間太多學習資訊,爸媽如果沒有很強大的心臟,與堅定的中心德目,很容易就會被這些資訊搞得緊張兮兮,一下要孩子學這個、一下子要孩子學那個,學校的功課要顧好,英文、音樂、畫畫……各項才藝不能少。
每個家長都深怕漏掉了什麼,深怕沒學到,孩子就不能成為人生勝利組,於是爸媽急著送孩子去學習新技能,轉身卻一直滑手機。孩子在被填滿的時間中,也想找夾縫中的時間,在網路空間找到自己的存在感。
▌網路時代,無法蒙眼當山頂洞人。
曾經,我也視 3C 產品、網路世界如毒蛇猛獸,搬到台東,帶著先生、孩子住在收訊不佳的山區,矛盾的是,我們都在市區上班、上學,很難在蒙著眼當山頂洞人。
素養怎麼教?蔡校長說,最佳組合是學校教育 + 家庭生活 + 網路,我完全能夠認同,素養教育應該是要教孩子在生活中,如何面對這些快速的資訊篩選可信的訊息,爸媽要做的,是教會孩子辨別訊息,帶孩子從找資訊中得到知識也得到樂趣。
▌孩子滿滿的好奇心,家長要懂得接招。
我很有感的是,前陣子我二年級的孩子,對 101 大樓很感興趣,每天都在問我,101 大樓是世界最高大樓嗎?101 大樓有多高?台東有最高的大樓嗎?在哪裡?
上班途中,他坐在後座不斷拋問題給我,我竟然都只能隨便的回應他,看了蔡校長工作坊上的示範我才明白,孩子對生活中的好奇,正是他內在動機的展現,爸媽如果不懂得接招,就只能讓這可貴的學習機會,悄悄的流逝了。
蔡校長和孩子在麥當勞喝牛奶,從牛奶盒出發,就可以找到學習的材料,透過孩子喜愛的 iPad、網路,陪伴他們自主學習、寫學習單,只要有輸入,就要有輸出,因為孩子會在輸出的過程中,學會思考、轉化、遷移,這不就是我們要看到的「帶得走的能力」嗎?
最後,蔡校長一句「學習的深度比廣度更重要!」我銘記在心,也期待自己,用心陪伴孩子成長。
🚩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
🔸 2020/1/4(六)素養教育工作坊
🔸 立即報名|https://literacy.innovarad.tw/event/
▌延伸閱讀
➤ 跟小孩聊政治學議題,可以嗎?
➤ http://bit.ly/2WbALxp
➤ 6 個在旅行中,對孩子的整體能力培養的小技巧。
➤ http://bit.ly/2IyRRQd
➤ 旅行中,晚上無聊時,適合跟孩子做的 5 件事。
➤ http://bit.ly/2ATMTcB
➤ 帶著孩子讀紐約時報,步驟、方法與成果分享。
➤ http://bit.ly/2MLtDn6
➤ 去麥當勞吃飯,上臉書發文,也能學到生活素養。
➤ http://bit.ly/31Anrnp
🚩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
🔸 2020/1/4(六)素養教育工作坊
🔸 立即報名|https://literacy.innovarad.tw/event/
▌家庭中的素養訓練,必須符合 4 個面向:
✔ 短時間能做
現代社會,大家都忙,雙薪家庭也多。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,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。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,才有可行性,也才有成就感。
✔ 要融入生活
最好不用事先準備,想到就能做。甚至跟全家的外出、跟團旅行、自由行,都能結合。
✔ 與學校互補
知識的部分,國民教育作得不錯。但在媒體識讀、獨立思考、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,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,若能補足就更好。
✔ 順應新趨勢
孩子長大速度很快,有限的時間,學到能帶著走,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,當然更好。
素養教育工作坊,在小孩最渴望知識,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,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。
🔥 過年前僅有一班,開放報名。
🔸 2020/1/4(六)素養教育工作坊
🔸 https://literacy.innovarad.tw/event/
🔸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